切脉,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把脉,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。医生将手指按在病人的动脉上,感受动脉搏动的深浅、速率、强度、节律和形态等,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,可以分辨疾病的原因,推断疾病的变化,识别病情的真假等,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要想学习把脉,需要掌握好最基本的指法,调整好呼吸,注意切脉时间。>>>《濒湖脉学》学习脉诊必备书籍
一、患者体位
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,前臂自然向前平展,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,手腕伸直,手掌向上,手指微微弯曲,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,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,局部气血畅通,便于诊察脉象。
二、医生指法
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、布指、运指三部分。
1.选指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,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,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。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即三指平齐,手指略呈弓形,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°左右为宜,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。
2.布指中指定关,医生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,然后食指按在关前 (腕侧)定寸,无名指按在关后 (肘侧)定尺。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、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,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,布指宜疏,反之宜密。定寸时可选取太渊穴所在位置(腕横纹上),定尺时可考虑按寸到关的距离确定关到尺的长度以明确尺的位置。寸关尺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段脉管的诊察范围。
3.运指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、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。常用的指法有举、按、寻、循、总按和单诊等,注意诊察患者的脉位(浮沉、长短)、脉次(至数与均匀度)、脉形(大小、软硬、紧张度等)、脉势(强弱与流利度等)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表现。>>>具体指法见濒湖脉学的理解
常用具体指法
(1)举法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,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,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。亦称“轻取”或“浮取”。
(2)按法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,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。此法又称“重取”或“沉取”。
(3)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,或从重到轻,左右推寻,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。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,统称寻法,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。
(4)循法循是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,诊察脉之长短,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。医生手指用力适中,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“中取”。
(5)总按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。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、脉位的浮沉等。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,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。
(6)单诊单诊是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。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、关、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。
首先用总按的方法,从总体上辨别脉象的形态、脉位的浮沉,然后再使用循法和单诊手法等辨别左右手寸、关、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。
三、平息
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,即所谓“平息”。一方面医生保持呼吸调匀,清心宁神,可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;另一方面,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,可以仔细地辨别脉象。
四、切脉时间
一般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,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。
诊脉时需注意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应在五十动,一则有利于仔细辨别脉象变化,再则切脉时初按和久按的指感有可能不同,对临床辨证有一定意义,所以切脉的时间要适当长些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