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联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也是汉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,充分体现了汉字语言的魅力。
第一对春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,但真正意义上的纸春联直到明朝才出现。春联的原型与广义上的对联大不相同。早期桃符上的“辟邪”句没有对偶之说,可以是一句话,也可以是一个词,比如“法令恶灵撤退”。
从这里不难分析,春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合理的,因为道教是在东汉末年逐渐形成的,门上挂桃符、辟邪句的习俗必然受道教文化的影响。
在宋代,新年写桃符更受欢迎,这反映在王安石的诗中:“成千上万的家庭,总是把新桃换旧符”,描述了每个家庭挂桃符的场景,肩负着驱邪的使命,也逐渐演变成人们祈求明年祝福的美好愿望。
然而,春联可以普及,甚至成为春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多亏了一个人,这个人就是朱元璋。
明朝开国后,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,非常喜欢热闹和排场。尤其是春节期间,他很高兴看到一个大家庭在除夕夜贴桃符,所以他想推广它。因此,在一年的除夕夜,他下达了一个圣旨:“金陵的每个家庭都应该在门框上用红纸写春联”,以迎接新年。
元旦一大早,朱元璋微服出游,挨家挨户检查春联的张贴情况。当他遇到一个没有张贴的家庭时,他问他为什么。他的下属说这个家庭是屠夫。年底他太忙了,没时间贴春联。朱元璋听了,让人拿笔、墨、纸、砚,亲自为这个家庭写了一副春联。
结果巡逻回来,发现屠夫家没有贴春联,朱元璋很生气,叫家人问发生了什么,听主人说:“春联是皇帝亲自写的,我们把它挂在中堂,每天烧香”,朱元璋听,不仅没有惩罚他,还奖励了32银。
朱元璋为春联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,但想象一下屠夫如果不识字怎么办?这种情况有很大的可能性。即使你能知道,如何区分春联的贴法?哪个是上联,哪个是下联?你应该知道,这是皇帝亲自写的春联。如果你贴错了,那也是一种罪过。这样,屠夫的做法真的很聪明。
如今,许人在贴春联的时候也面临着这个问题。他们总觉得上下联是一样的,左右都是一样的。那么如何区分上下联呢?其实方法很简单,只需要看两联结尾的字。
对联也有平局,这也是区分上下对联最有效的方法。上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局,也就是三四个声音,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局,也就是一两个声音。进一步研究,你可以从对联的意义开始,一般意义深刻的是下对联,上下对联是因果关系,上对联是因果关系,下对联是果实,因果关系不能逆转。
至于贴左贴右,就更简单了。按照古人的写作方法,是从右到左垂直写的,所以贴对联的时候自然是上联在右,下联在左。
春节快到了。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。贴春联的时候不要贴错~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