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最年轻的节日之一。真正的节日始于南宋,应该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。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准食品,始于明朝。
唐代,没有中秋节,没有月饼,没有假期,但盛唐开始了知识分子八月十五夜望月的传统。
中秋节和中秋节
据专家研究,中秋节来自秋分祭月的月亮崇拜。在古代,每到满月之夜,中原地球上的人类都会围着火跳月亮,在一些地区跳到现代。自周朝以来,对春分、秋分、夕月的崇拜就开始了,后来又加入了秋收祭祀先农的意义。由于秋分与8月15日基本一致,逐渐演变为中秋节。
“
中秋
“这个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中,与中春、中夏、中冬并列,讲述当时国家应该做什么。具体内容包括训练士兵和准备冬装,这与现代中秋节我们拜月的咆哮大不相同。嗯,现在的习俗是家庭团聚,赏月,吃月饼。
然而,《周礼》一书的后代研究属于汉代。因此,从古至汉唐,8月15日和一个节日并没有联系在一起,只是秋天的中间。
【关于中秋节的一些误传】
据《隋书》和《北史》记载,新罗国“
八月十五日设乐,让官方射击,赏马布”
,这证明了隋唐朝鲜半岛的新罗国有8月15日庆祝的习惯,但节日的内容和名称与中秋节无关。中晚唐时期,一位日本僧侣来到中原,看到生活在山东半岛的新罗人庆祝8月15日节,发现包括唐朝在内的周边国家都没有这种习惯。那天,新罗人被称为8月15日节。
这就是中秋节起源于朝鲜半岛的说法。这就像有人的生日。后来,国家把那天定为一个节日。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的生日。事实上,这个节日与那个人无关。这是一厢情愿的标准。
唐代没有中秋节。虽然盛唐时期编制的《唐六典》规定,8月15日的假期为三天,与夏至相同,比清明节的冷食少一天,元正(春节)和冬至的假期为七天。但后人证实,这是8月初五的错误。8月初五是李隆基的生日。唐朝的习惯是皇帝的生日是法定假日。李隆基无耻地将这一天改名为千秋节和天长节。
这个错误还带来了另外两个错误的说法,即中秋节始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和宋太宗时期。唐玄宗被误传为唐太宗和宋太宗,千秋节被误传为中秋节。
一些专家建议,中秋节在晚唐时期传入日本,并在日本文献中有记载。然而,中原的各种历史资料和笔记都没有得到证据,孤独的证书也没有被采用。只能认为中秋节是南宋正式出现的节日。
【唐人八月十五夜】
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全盛时期。许多传统节日被唐人改为面目全非。原本祈福、去病或求神的初衷被唐人添加了许多娱乐元素,包括清明节、端午节等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唐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相似。
因此,如果能把8月15日变成节日,唐人一定会这样做。既然唐朝没有中秋节,那就意味着8月15日不是重要的一天。
那唐代人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做什么呢?
普通人应该吃饭睡觉。自盛唐以来,知识分子开始了八月十五夜看月亮的习俗,也就是赏月。唐人叫玩月。玩月亮的任何一个夜晚都可以,但是八月十五不冷不热,最适合赏月。八月也叫“端正月”。
中唐诗人欧阳詹的《玩月诗序》说得很清楚,玩月是自古以来的习俗,唐人玩月的方式是几个朋友一起赏月喝酒。
“
十五在晚上,又在月中。天道上的稽查是寒暑,月数是兔圆。情埃均不流,太空悠闲,禅娟徘徊,桂华上浮。升东林,进西林,肌骨清凉,神气清凉。
”
没有家庭团聚的意义,也没有快乐和节日的意义,这是唐代知识分子的“
文酒之宴
"。既然是文人知识分子,很多关于月亮的诗自然就流传下来了。自盛唐杜甫以来,“
关山随地宽,河汉近人流。
这样的诗在盛唐之前很少见到,这也证明了盛唐之前赏月并不流行。
而这种赏月更多的是追求月亮清凉高贵的气质,而不是现代八月十五十六夜一轮明月能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。至少从李白开始
举杯邀明月,影成三人
当时李白心里只有孤独和冷清。
这一观念一直流传到北宋,苏轼最著名的“
明月什么时候有酒问青天?
“唐人遗风依然存在,这个词的意境与现代人过中秋节的感觉并不完全相同,与南宋人热闹欢娱的感觉也不同。
分析原因应该与盛唐时期开始重新推崇道教有关。唐初,从李志到武则天,他们都推崇佛教。直到李隆基,他们才重新确定了老子祖先的地位。李隆基也是一位追求永生的皇帝。月亮作为太阴的精华,是道教仙境的所在地,自然地位有所提高。
据《开元天宝遗产》记载,李隆基和杨贵妃于8月15日晚在太液池赏月,但未能尽情享受,于是决定在池西岸搭建一个100英尺高的平台,准备明年期待月球使用,但随后是安史之乱,只是打造了基础。安史之乱发生在天宝14年11月。两个多月前的8月15日,李隆基仍然是一个和平的天子,这是合乎逻辑的。
安史之乱后,唐朝的知识分子们感受到了战争对国家的破坏。他们不仅怀念开元的繁荣时期,而且普遍有求道成仙的想法。求永生的观念在统治阶级中非常普遍。因此,通过8月15日赏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已经成为一种流行。
【宋代才有的中秋节】
直到宋朝,才有享受月亮、歌舞、宴会、娱乐一夜的习俗。无论贫富,我们都应该庆祝这一夜。这使得8月15日的夜间赏月成为从皇帝到普通人的一种乐趣,而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。
南宋末年,文人吴自牧在《梦梁记录》一书中首次记录了中秋节,介绍了南宋都城临安的风格。与其他节日并列,其他文人的文章和笔记也有类似的记录,证明南宋是中秋节成为全国节日的开始。
中秋节假期始于南宋嘉泰三年(公元1203年)。当时颁布的《庆元条法律事务》首次规定了中秋节假期一天,这是中秋节历史上成为法定假期的开始。(资料记载,原文未找到)
考虑到国家法律的滞后,中秋节应该更早成为一个普通的民间节日,但不应该早于北宋,最多有1000年的历史。
(杭州宋城)
【明代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】
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准食品,据说从汉唐就有。但根据以上,当时连中秋节都没有。中秋节配套的月饼在哪里?
月饼只是一种外面有面条和馅料的烤饼。它类似于汉唐时期从西域传入的胡饼。因此,胡饼是月饼的前身是正确的。
苏轼的“
小饼像嚼月一样,里面有酥脆和麦芽
据说这是月饼起源的证据。但很明显,这个月饼与中秋节无关,只是一种中间有糖馅的圆形食物。
还是刚才说的《梦梁录》,在介绍临安街市流行的各种小吃时,提到了“
月饼
“这应该是月饼这个词第一次出现,与其他食物并列,估计只是一个圆形的蛋糕。中秋节没有提到月饼。
直到明朝,文人的笔记才清楚地记载了中秋节和月饼之间的关系,这是月饼作为中秋节食物的开始。明朝开始流行八月十五祭月、互赠月饼、家庭团聚的习俗。既然当时的月饼是礼物,大家都很努力。
蛋糕有直径两尺的
一大家子人一个估计就够吃了。
“希望人长久,千里共禅娟”,看着月亮,想想心事,也是过中秋节的好办法。
文章评论